教资小学科目二简答题共30分,主要考查是识记能力。
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小学简答题考情和教育学常考内容。内容很重要,建议小伙伴们收藏哦~
简答题考情
《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》在考试中一共有简答题3道,每道题10分,满分30分。简答题在教育基础、学生指导、学校与班级管理,三个模块中都会有所涉及。在考试中,每道简答题需要拿到5分以上,也就是简答题总共要保证15分以上。
教育学常考内容
1、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
(1)教育的终身化。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。
(2)教育的全民化。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,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。
(3)教育的民主化。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、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。
(4)教育的多元化。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、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。
(5)教育的现代化。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,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、教育观念的变化。
2、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
(1)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。
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
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、结构的变化
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、方法、组织形式和手段
(2)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
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
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
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
3、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
(1)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
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
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
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
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
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
(2)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—政治功能
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—基本途径
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
③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,创造社会舆论
④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,完成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
4、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。
(1)教育具有传递、保存文化的作用
(2)教育具有传播、交流文化的作用
(3)教育具有选择、提升文化的作用
(4)教育具有更新、创造文化的作用
5、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
(1)特定的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背景
(2)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
(3)人们的教育思想
(4)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
6、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
(1)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
(2)社会政治经济制度
(3)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
(4)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
7、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
(1)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
(2)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
(3)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
(4)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
(5)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
8、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
(1)道德素养。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、对待学生、对待集体、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。
(2)知识素养。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、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、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、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。
(3)能力素养。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、教育教学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、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(较高的教育机制)。
(4)心理素养。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9、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
(1)关注生存阶段
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,他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处理好个人关系上。
(2)关注情境阶段
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,以及班级的大小、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。
(3)关注学生阶段
能否自觉关注学生,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10、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
(1)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
(2)开展微格教学
(3)进行专门训练
(4)进行教学反思
11、简述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中师德为先的理念、能力为重的理念
(1)师德为先
(口诀:两爱两人)
热爱小学教育事业,具有职业理想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依法执教。关爱小学生,尊重小学生人格,富有爱心、责任心、耐心和细心;为人师表,教书育人,自尊自律,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(2)能力为重
(口诀:理论实践、研究学生、实践反思)
把学科知识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,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;研究小学生,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,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;坚持实践、反思、再实践、再反思,不断提高专业能力。
由于篇幅限制,今天就分享到这儿啦。
更多干货知识点请持续关注本号哦~